星联能源研究中心,一座巨大的全息屏幕中央,投影出一个运转中的反应堆模型,炽热的等离子体,在强磁场的控制下平稳运行。 房间内,郑开明站在一台操作台旁,双手撑着桌面,眼神兴奋得像个刚得了满分的学生。 “李总,我们做到了!”郑开明几乎是压抑不住地喊出来。 他一手指向屏幕上的反应堆模型,另一只手快速点开操作面板上的数据。 “这是我们最新的实验数据,能量输入输出比已经达到了1.2!这是历史性的突破!” 李凡站在屏幕前,双手环抱,微微眯眼打量着画面。 他并没有立刻回应,而是习惯性地保持冷静,观察、分析,然后开口:“这说明你们的系统,在实验室条件下,已经实现了净能量输出,是吗?” “没错!”郑开明猛地点头,语气里带着一丝得意。 “我们解决了等离子体约束的长期不稳定问题,用最新的超导磁体结构,维持了72小时的连续运行。 这意味着,我们不仅在实验室验证了可行性,离商用落地也不远了!” 郑开明的语气振奋,但李凡的目光却依旧沉着。 他迈步走到屏幕前,指着右上角闪烁的数字:“能量转化率的提升确实可喜,但你们怎么解决能量采集的传输损耗? 还有,材料的长期耐受性能,能否支撑工业化应用?” 郑开明被问得一愣,但随即笑了出来。 他伸手一挥,屏幕切换到另一个模型,显示出反应堆内部的新型材料设计。 “这个问题我们已经提前考虑到了。”他说。 “这是我们开发的全新耐高温合金,不仅可以抵御高达3000摄氏度的热冲击,还具备自我修复功能,大幅度降低了长期运行的维护成本。” 李凡点了点头,面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意:“看来,你们确实是把所有可能的漏洞都想到了。” 郑开明突然压低声音,走近一步:“李总,我知道您一向谨慎,但这次真的不一样。 我们不仅解决了技术难题,还设计了一套模块化的商用反应堆模型,能在现有电网基础上直接应用。 这意味着,只要政策允许,我们可以在两年内,实现大规模并网发电。” 听到这里,李凡终于转过身,正视郑开明,语气中多了几分认真:“这么快?这种技术的应用,牵一发动全身。你确定商业化模型不会出现系统性风险?” “李总,信我一次。”郑开明用力点头,眼中透着坚定,“我花了十多年时间,就是为了这一刻。这次,我可以打包票。” 会议室内的空气似乎停滞了一秒。 李凡沉默了片刻,最终轻轻点头。 他的语气恢复了他惯有的冷静:“好,我相信你的团队。但记住,科学家关注的是突破,而我关注的是可持续性。 一个项目如果没有社会价值,就算再成功也是失败。” 郑开明听到这话,眼中闪过一丝钦佩和敬意:“李总,这一点我们早就想好了。 核聚变带来的不仅是能源革命,它还能彻底改变全球碳排放的问题,让能源不再成为国家之间争夺的武器。” 屏幕上的模型仍在旋转,投射出的蓝光映照在两人脸上。 李凡静静地注视着画面,内心却浮现出更多复杂的念头。 这是一个机会,一个让星联和他本人的影响力再攀巅峰的机会。 但同时,这也是巨大的责任。 可控核聚变不仅仅是技术问题,更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:能源分配、市场冲击、政策协调,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决定成败。 他转过身,语气淡然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力量:“接下来的重点,是把这套方案压缩到最低成本,适配更多地区。 郑开明,你和团队继续优化,我会安排高层会议讨论商用化路径。” “明白!”郑开明立刻应声,脸上写满了斗志。 走出研究中心时,李凡抬头望了一眼头顶的蓝天。 “可控核聚变,终于还是到了这一步。”他低声自语,语气中既有期待,也有一丝未言明的沉重。 这一切,才刚刚开始。 几天后,星联总部的会议室中,气氛沉静而压抑。 巨大的全息屏幕上,一份核聚变商业化的初步规划被投影出来,详细的数据和模型图表流转在空中。 会议室里的几十张面孔,有的充满期待,有的却隐隐透着担忧。 “我们需要正视一点。”杨庆华率先打破沉默,他的语气带着一丝谨慎。 “核聚变技术的商用化,是历史性的突破,但前期投入太大,回报周期可能要长
达十年甚至更久。这对我们的现金流,会是巨大的压力。”另一边,一位外部能源企业的代表也开口道:“我们还要考虑市场反应。核聚变技术虽然高效,但它可能让传统能源行业产生极大的冲击。 这会引发不可预测的政策变化,甚至引发国际层面的竞争。” 这番话在会议室掀起了一阵低声讨论。显然,这些问题早就被不少人考虑过,但没人愿意第一个提出。 李凡坐在主位,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,目光在每个人脸上扫过,最后停留在屏幕上的数据。 “所以,”他终于开口,语气冷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,“你们是担心风险,还是担心责任?” 他的话语像一记重锤敲在会议室中,所有人都安静下来。 李凡站起身,走到屏幕前,指着一组能源市场的数据说道:“我们目前的能源市场规模每年增长3%,全球能源需求在未来十年会持续上涨。 传统能源已经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