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快。” 李凡沉思了片刻,站起身来,走到窗前。 他看着窗外的城市天际线,心中暗自盘算:若这次合作能够成功,不仅能提升星联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技术水平,还能为公司的未来打开一扇崭新的大门。 “好了,接下来的步骤很简单,我们要尽快启动科研小组,制定出详细的技术路线图。”他转身对江子胜说道。 “我这就安排。”江子胜答应着,迅速离开了办公室。 几天后,科研小组的第一次正式会议在星联的会议室举行。 李凡带领着团队成员,坐在会议桌的一端,目光炯炯,神情专注。 桌子两旁,坐满了来自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。周教授、李博士、王博士等人已经准备好开始讨论技术实施方案。 “各位,今天是我们科研小组的第一次正式会议,我相信大家都已经了解了本项目的背景。”李凡率先发言。 “我们目标明确,要突破10nm芯片制造过程中的对准技术瓶
颈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我们需要调动各方力量,共同攻克技术难关。” 周教授点了点头:“李总,10nm技术的突破确实是芯片产业的一大难题,尤其是在对准技术方面。” “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,就是光刻技术精度的限制,芯片制造过程中每一层的对准误差,都会影响到最终的产品质量。” 李博士接过话茬:“周教授说得对。目前的技术尚无法满足10nm芯片对准的需求。” 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我们必须突破传统的对准方法,探索新的技术路径。像改进的光刻技术,甚至量子计算在对准精度上的应用,都是我们要考虑的方向。” 李凡点了点头:“我们不缺技术储备,缺的是如何将这些技术整合,并应用到实际的生产中。” “这里的每一位成员,都是行业内的顶尖人才,我们的优势正是集中了多学科、多领域的力量。” 他顿了顿,看向坐在一旁的方东河,星联集团的首席技术官。 “东河,我们星联的技术团队会在后端支持,确保设备的适配和技术的融合。你觉得,从我们这边,能为大家提供哪些支持?” 方东河微微笑了笑,随即说道:“从硬件设备到生产流程,星联的技术团队可以提供全程支持。” “特别是在光刻机和半导体测试设备方面,我们有一些与国际顶尖技术接轨的合作,确保能够提供最先进的设备。” “好,那我们就从这些入手。”李凡满意地说道,“首先,大家要明确一件事,这不仅是一个科研项目,更是一个市场化的项目。” “一旦我们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,我们要迅速将其转化为生产力。” 会议的讨论气氛愈加热烈,各个领域的专家们纷纷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。 时不时地,周教授和李博士会就某些技术细节展开激烈的讨论,而李凡则在一旁耐心地听取、总结,偶尔提出一些深刻的问题,引导大家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。 会议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,最终确定了初步的研究方向和技术实施步骤。 每个小组的研究任务被分配得井井有条,而李凡也明确了每个小组的目标和工作进度。 “我相信,只要大家全力以赴,这个项目一定能够成功。”李凡总结道,“未来的芯片技术,掌握在我们手中。” 会议结束后,李凡走出会议室,刚好碰到方东河和周汉祥。 方东河看起来心情不错,笑着说道:“李总,这次合作真的是一次难得的机会。各方的技术都很强,我们星联的优势也不容小觑。” 周汉祥点头同意:“是的,星联不仅有资金支持,还有强大的研发力量。” “如果能够快速推进这个项目,不仅会为公司带来巨大的市场回报,也能提升我们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的话语权。” 李凡笑了笑,目光坚定:“是的,未来的竞争,将不仅仅是资金和市场份额的竞争,更是技术和创新的竞争。而这次,我们将站在技术的前沿,带领整个行业走向未来。” 三人并肩走向电梯,李凡心中已经有了更为宏大的规划:科研小组的成功,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突破,它将成为星联集团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。 随着科研小组的成立,整个项目也正式进入了实施阶段。 李凡通过这次合作,不仅成功搭建了一个跨学科、跨领域的高效研发团队,更为星联的技术积累和产业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 而这个“10nm突破计划”也注定将成为星联集团在未来半导体产业中的一张王牌。 经过几个月的高强度合作与持续研究,李凡从一开始的谨慎观望,渐渐变得越来越兴奋。 科技的突破,往往就在某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中。 而这些细节,恰好是星联集团与国内科研院所、顶尖高校共同合作时所注重的地方。 如今,科研小组的工作已进入了一个关键的阶段——初步成果的评估与验证。 初期的研究进展,远超李凡的预期。 从技术对接到理论验证,再到实验设备的调试,科研小组的工作进展迅速。 为了确保研究成果,可以尽早转化为实际应用,李凡亲自安排了一次科研小组的成果汇报会,邀请了京华、北大、中科院等多方合作方的科研人员,以及星联集团的高层管理团队。 会议室内,气氛紧张而热烈。参加会议的人,包括周教授、李博士、王博士等几位核心专家,当然,李凡和他的团队也都在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