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来这种事情这种时候就十分敏感。
朱元璋也不愿意冒这个风险就算真有什么要针对蓝玉所做的事情,也肯定要等到他们回到应天之后。
许多的事情处理起来会方便许多,而且锦衣卫也是一股势力。
而这件事情居然被蓝玉给知道了。
其实在徐达的身边拥有蓝玉的亲信,所以说他想要知道这件事情并不困难。
当然徐达身边的这些亲信,他并非是刻意安插在徐达身边的,而是徐达身边的人,也有想要傍上他这个大腿的。
所以一来二去就成了蓝玉安插在徐达身边的亲信,一旦有什么事情的时候,他们便会将这些消息告诉蓝玉。
其实蓝玉对于对徐达将这件事情告诉朱元璋十分的不满。
在他看来这根本不过是一件小事,根本就不用告诉朱元璋。
他都没有做到最后一步,也没有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,有必要跟朱元璋说嘛?
但是当他知道朱元璋回信的时候,他顿时是喜笑颜开。
在他看来朱元璋根本没有提对他的惩罚的毫无疑问是一种偏袒。
甚至就连徐达将这件事情告诉了他,他都没有什么反应。
看来朱元璋对他了还是很好,很讲义气。
于是他更加的肆无忌惮,坚信自己只要回到应天之后,就会有朱元璋给他撑腰。
所谓归乡心切军队行军的速度,整体来说还是很快的。
基本上没有过多久,他们便很快来到了应天城。
他们赶到的时候已经是大半夜了。
这几日天气十分严重,所以说徐达便改变了策略白天休息,夜晚行军。
虽然说整体的效率不如白天行军的效率更高。
但是毫无疑问,这个策略,让他们少受了不少的苦。
反正对于他们来说,现在也不是急行军,只不过是班师回朝,也不用太过的强调效率。
而且离开了荒漠之后,他们的日子也好过了许多。
沿途便有不少的店铺和一些休息的地方。
对此徐达他们的管控已经不算是很严了,基本上没有什么事情说,就允许这些士兵活动。
当然他们对此的要求是很严的。
不仅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,而且连在酒店之中赊账都是不允许的。
当然这些都是文启的规定。
文启既然是参军对这种事情自然是放在心上。
在他看来一支军队能否有战斗力,并非是在行军打仗的时候。
而在平时的时候就要受百姓的爱戴才行。
如果说受百姓的爱戴,那么百姓自然会支持这支军队。
所以说对于文启来说,严明军纪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点。
当然他这么做还是很有效果的。
几乎每到一个地方,所有的百姓都很喜欢他们。
自从明朝建朝以来,他们已经不知道多久没有见过如此大的军队调动了。
而这对他们来说,当然也是一件极好的事情。
甚至有不少的百姓都想要当兵加入。
他们不可能边走边去吸收军队的成员,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这场战争已经结束了。
至于之后,这些人进军队就是军队选拔的问题了。
而且在这个行进的过程中,文启也发现了许多的变化。
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大部分普通百姓的生活都变好了。
当时他离开应天到解县的时候,沿路上就发现大明百姓的生活过得极苦。
一路上都有不少的乞丐和饿死的人。
但是现在,街道上已经很少会看到乞丐和了尸体了。
而且他所做的许多的事情,也都在潜移默化影响着大明。
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更新改造后的纺织机。
他更新改造好的纺织机要比之前老款的纺织快了几倍不止。
所以这种事情自然是有极高的利润的。
所以很快从解县传递了过来。
很快越来越多的地方用上了这种纺织机。
可以说这个东西极大的带动了整个大明经济的发展。
“果然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。”文启对此也是啧啧赞叹。
看来之后还是要多搞一些科技发明。
如此才能更好地带动整个明朝经济的发展。
文启心中暗想。
他正在房间之中琢磨,怎么样造蒸汽机。
忽然有人在营房门口通报道:“大人,不远处,有军队正在攻城。”
听闻此话,文启一经直接从座位上站了起来。
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。
此地距离阴天已经很近了,按说他们在走不了多久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