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经将遇咖啡,地宝科技两家企业的上市。
这位苏汉德的确是没让江皓失望,海鲸上市的顺利推进并没有出现意外。
江皓此刻是再次与面前苏总确定好一切流程细节与日期。
相比起前几家公司,江皓的态度截然不同。
哪怕如今财富已经自由,按理说心态要比龙猫科技上市时好的多才对。
但实际江皓却远比第一次龙猫时忐忑。
龙猫科技上市时,江皓的心理预期很低。
想着只要不是上市就退市,他手里的股份能套现就算达成目标。
不管最后股价多少,崩了没有,只要能套现,对他来说都是笔难以想象的财富!
而如今对于海鲸的上市,江皓早已经不再追求财富。
更多的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底气。
对于海鲸的期待也更为具体且更高。
所有的具体细节工作,江皓都内心有惦记着。
直到都有数后,才拿起苏总递来的招股意向书。
这份报告已经经过证监会的初步审批,还未正式递交港交所。
按苏总的计划就是今日江皓确定后,下午就会递交。
“意向书上大部分是一些资料确定的文件,包括证券交易所名称,股票简称和代码。”
“聘请的律所,主要承销方……”
等等的一切细项资料。
哪怕知道双方公司员工都早已经审核确认过,江皓也还是仔仔细细确定了一遍。
资料上的确没有什么问题和异议。
唯一让江皓比较在意的,是意向书上好几项不确定的内容。
“公司最终每股发行价这栏,苏总你公司这边预估是多少?”
意向书上,但凡涉及股票数量,不管是机构认购还是社会公众认购数量都填着未确定。
包括股票的面值,预计融资份额与募集金额等几个关键项都是空白。
“这个我没法给出预估区间,主要还得看江总您想发售的份额,以及您对海鲸科技上市的预期市值来定。”
“这些问题就是我今天想跟江总您敲定的。”
“不然机构那块的承销,也很难继续推进。”
目前接触的几家大资本机构意向都有,但都在衡量。
同时海鲸具体的股本,上市流通的股票信息都未披露,所以双方都没法给具体的认购份额确认。
“我内心对海鲸的底线,是上市的市值不低于1800亿米元。”
江皓最早对海鲸上市的期待其实是1500亿米元,相当于最后一轮融资的估值。
但近期海鲸动作很大,收购龙猫,平台数据又继续疯长。
他保守的预估是1800亿米元,不管市场最终是不是认可,但起码他上市不会低于底线开价。
“呼~!”
苏汉德听闻是舒了口气,脸色也轻松不少。
“江总,您这个预期的确是有些保守了。”
“我这边团队的预估是1900-2500亿米元区间,比较建议的价格2000亿米元。”
“不过我跟贝莱德那边有过确认,他们2200亿以内应该都能接受。”
贝莱德资管集团到底是海鲸的股东之一,高盛更是海鲸的d轮资方。
双方之间关于海鲸的估价交流还是比较透明透底的。
同为资方,高盛作为最后一轮的高位接盘主力,如今轮到重要的ip轮,其实在定价上要比江皓还激进。
苏汉德个人其实想往高了开,只是贝莱德资管这边的2200亿已经算是划了条线。
这么大体量的公司上市,最终还是以稳妥为主。
“我个人感觉2300-2500亿,市场都能接受也都能吃得下,就是有些冒险。”
“2200亿以下,主力机构会接盘,需要到公众募资的这块压力就会很小。”
真正成熟的股市到底是机构的天下。
不管是资金量还是内部消息又或者是机会上,机构都占据主导。
港交所也不例外,亚太金融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。
全球金融机构都有在港股上握有筹码。
海鲸这个巨大的体量,其实也就这批机构提前吃下,才能真正平稳的上市。
“那按2000亿米元的目标上吧,先保守一些。”
…
“2000亿米元的话,目前公司总股本140亿股,约合每股110港币。”
果然海鲸的体量是不一样,哪怕已经是百亿的总股本,股价都得超过百。
当然目前都只是他们的招募计划书,真正的股价其实谁也没法预测。
“江总,您预备上市放出多少股份比例?”
“25%吧。”
关于股份比例这块,江皓有细细考虑过。
其实目前公司内部实行ab股的模式,上市后股权比例下降并不影响江皓对公司的绝对掌控。
他个人想法中最高能接受40%比例的ip募集。
只不过公司这个体量一次性40%比例,真的怕没人接盘。
还是选择稳妥些以25%的比例放到市场与机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