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3章替嫁姐妹一
出现在温云起面前的古蛮牛浑身都是矿灰,黑乎乎的,一笑就露出了白牙,可惜缺了几颗牙,整个人高壮黑瘦,看着格外狼狈。“多谢大人,我很高兴。”
温云起懒得纠正他的称呼,只道:“我做生意的那些年里,你爹有帮过我。”杨成平试图亲近儿子,被拒绝几次后也不再登门来找,私底下常给温云起方便,当然了,也就是最开始的那一年,后来温云起比杨家富裕,认识的人比杨成平认识的多,他就帮不上忙了。
倒也没来求温云起帮助,他便假装不知道,也没有回头去帮,因为一双不负责的父母,古蛮牛重生到死都没有甜过,他不会原谅他们。温云起之所以提及此事,是因为古蛮牛短短三十多年里得到都温暖很少,杨成平为他付出还不求回报,也算是疼爱儿子。他看不上这点弥补一般的感情,但万一古蛮牛想法不一样呢?古蛮牛咧嘴笑了:“我好喜欢锦华和锦州。总之,谢谢大人。”温云起明白了他的意思,比起父母给的那些不知道是不是真心的疼爱,古蛮牛更在乎他的儿女。
看着古蛮牛含笑渐渐消散,温云起看向瓶子,那里只剩下一个瓶口就要满了。
大
温云起还没睁眼,就感觉头痛欲裂,外面院子里闹哄哄一片,还有人在大声嚷嚷着要托盘。
就在这时,门被敲响,紧接着一个女声响起:“正阳,你快起来,东西都准备得差不多了,一会就要去迎亲,赶紧把吉服换好。”听声音,大概三十多岁,语气熟稔。
外面天蒙蒙亮,隐约能听到有人安排着给各种东西上沾喜字的动静。喊沾喜字的那个人脾气似乎有点暴躁,很不耐烦的模样。“哎呀,沾正中间,沾猪腿上,你压托盘里,谁看得见?喜字不够?不够再剪啊,红纸多的是……红纸也没了?那去借,我记得刘家过几天娶媳妇,他们家昨天买了红纸,去借点过来,明儿给人补上…”随着这暴躁的声音,院子里众人来来去去。成亲很忙,温云起心知自己出去后肯定就再没有独处的机会,干脆闭上了眼。
原身柳正阳,出生在蒙安府,家住外城葫芦巷的一个院子里,他八岁时父亲就已经离世,母亲带着他和妹妹,日子不算艰难。柳家不富裕,柳父离世时没有留下多少钱财,但是,柳正阳有个好大伯,他大伯给人做了上门女婿,大伯母家拥有七八间铺子,比上不足,比柳家却富裕得多。
有柳大伯的照顾,母子三人的日子虽然清贫,却从不会饿着冻着。而且,柳大伯很乐意拉拔侄子,把侄子叫到了他婆家铺子里做事,主要不是为了做事,而是学各种技艺。
十年间,柳正阳会认字会算账,会量布皮,会清点货物,总之,哪怕是离了大伯母陈家的铺子,他去别家铺子,也能做个账房或者小管事养家糊口。而妹妹柳小米被柳大伯安排学绣花,时不时还将她接到陈家去住。随着柳正阳拿了工钱,柳小米绣花也能赚钱后,母子三人的日子越过越好,还有了点积蓄。
要说柳大伯对柳正阳这个侄子是真的好,算是掏心掏肺,亲爹也不过如此。柳大伯原本家境不好,他是得了妻族的助力才过上了好日子,而且还拉拔了不少柳家的亲戚。
倒不是说真要为柳家付出多少,只是从这些亲戚里挑出几个厚道能干的后生去铺子里干活,让他们每月有一份稳定的工钱拿,也算是帮了亲戚的忙。知道娶一门好妻子有多重要,柳大伯早早就跟自己的弟妹和侄子耳提面命,婚事不可草率,一定要先问过他。
柳正阳的母亲感念于孩子大伯对自家的帮助,连连答应,表示绝对不会胡乱安排了儿女的婚事。
到了柳正阳十八岁那年,柳母都有点着急了,柳大伯那头终于有了消息。他出面带着柳正阳和城里同样做生意的姚家三姑娘相看。这姚家和陈家差不多,都有十来间铺子,柳大伯生的儿子不姓柳,他当然不会让唯一的侄子也做上门女婿。
而不做上门女婿,姚家也不会把所有家财送给女婿,只是有对亲近的人说过,他们家两个女儿出嫁,嫁妆里都会带上一间铺子。更是跟亲戚友人都强调过,他们家嫁女儿,不图未来亲家有多富裕,也不图未来亲家对自家有多大的助力,只看年轻人本身。人足够好,他们才会许亲。柳正阳就很不错。
柳大伯认为,这应该是侄子能够娶到的家世最好的妻子了。因此,他提前各种和姚家亲近,总算是争得了一个相看的机会。柳正阳也没让他失望,和姚家三姑娘见面时,态度和煦,耐心体贴,堪称面面俱到,讨好姚三姑娘时并不显得谄媚,照顾好姚三姑娘的同时,也没忘了招呼姚家夫妻。
相看过后,柳正阳与姚三姑娘又在长辈的默许下出游了两次,婚事就定了下来。
从相看到定亲,再到成亲,这其中历经一年半。彼时柳正阳都快二十岁了,葫芦巷子里和他同龄的其他后生,孩子都能在地上跑了。柳母做梦都想娶儿媳妇,偏偏姚家不着急,表示前面的大姑娘都没安排,嫁女得一个个来,柳大伯托媒人表露了柳家的意思后,姚家还算通情达理,决定同一日送两个女儿出阁。
姚家兄弟姐妹四人,前面两个都是嫡出,姚三姑娘是庶出,而姚府的大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