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家的女儿,若是林家能复起,那是再好不过的事。
他看向首位上的周太师,掌心擦了擦膝盖,“父亲你看,林家是不是会复起?”
周太师摇头,“不好说,不过陛下并非
荒淫之人,不可能为了一个后宫的女子,便随意赦免朝堂一个大臣的罪过,除非他本有此意。”
周承栋也搭话道:“可是陛下今日一早,便越过了昭仪和婕妤,直接把林才人封了妃。”
周太师:“这就说明陛下另有打算。”
周承栋:“那陛下是不是知道了当年的事,另有隐情?”
当年林家出事,太师府虽然没有出手相救,但是也想办法见了当事人,了解了当时的情况,便也猜测到了真相如何。所以这会儿周承栋才有此一问。
周太师摇摇头:“对于陛下来说,真相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平衡,是这个人对陛下有用,对朝廷有用。
朝廷武将原本就不多,特别是逸王出事之后,一旦前线有什么事,连个替补的大将都没有,陛下怕是在为以后做打算。”
周承海反应过来:“父亲是说,陛下在防着策王?”
一旁的周承栋听着云里雾里:“好好的怎么又跟策王有了关系?”
周太师看了一眼周承栋,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。
这个大儿子务实,但就是想事不灵光,跟老二比起来,天差地别。他叹了口气,开口解释:
“如今大周边境有两大患,一是北燕,一是西凉,西凉有国公府宋渊守着。
国公府世代忠良,而且宋渊到现在也没有子嗣。国公府里只有一个半截身子入了土的老夫人,还有一个陛下让他认下来的干女儿。
无论从道义上还是利益上来说,宋渊都没有背叛大周的可能。所以陛下虽然不喜宋渊这个人,但是在这件事情上却是跟他站在同一阵营的,也绝对不会削他的兵,让人寒心。
也就是说,陛下是非常信任宋渊的。
但是策王却不同,彭家这个将军是踩着林家上来的。
若不是彭家用计陷害林家,那彭家现在的荣耀,都是林家的。
彭家确实上过战场,但是比起林家的百年门楣,差的不是一星半点。
就是淑贵妃入宫时,彭家也只是一个小小的参将。彭家有如今的地位,不过是窃取了他人的成果。
当年,陛下未必不知道林家的事情有猫腻。只不过那时候大皇子被斥夺封王,幽闭府内,让恒王一家独大,皇帝不得不扶持策王,以此来平衡朝局。
所以哪怕证据确凿,无论是通敌叛国还是玩忽职守的罪名,造成了那么大的损失,都足以林家诛九族,但是皇帝只判了流放,为什么?就是为了防止有一日还有用到林家
的时候。”
周承海面色惊喜,“所以陛下现在是准备复起用林家了?”
周太师摇摇头,“现在下结论,为时过早,但有一点是肯定的:陛下对策王开始不满了。”
此时,一旁的周承栋也终于听明白了,开口问道:“那是不是说明,陛下选了恒王?”
周太师听周承栋问出的话,一脸无奈的摇了摇头。
“帝心难测,朝局瞬息万变,谁都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。更不知道是不是有人生逢绝路,是不是有人力挽狂澜。
任何时候下结论,都为时尚早。”
周承栋听着周太师的语气,有些尴尬的低下了头。
此时周承海出声问了一句:“父亲,那我们之前猜测的那个人呢?”
周太师赞赏的看了一眼周承海,这个小儿子,心思敏捷最像他。所以他把他安排在了大事之外的礼部,以求万一太师府有什么事,还能有一条活路。
“为父的想法和你一样。
你们可有想过,为什么林才人在昨夜去御花园的偏僻角落里跳了舞,为什么偏偏被陛下看见,还成功的让陛下招侍,而今日直接便封了妃。
这里面,的确是有陛下权衡利弊的结果,但是过几日封也是一样的,一层一层往上封,结果也是一样的。
但陛下没有,隔日便封,而且越三级封,这就说明了他对林才人的喜爱。
天底下有巧合,而朝廷中,没有。”
周承栋终于反应过来,目露震惊:“这位林才人的背后有人指使?”
周太师:“指使谈不上,但各取所需是一定的。”
周承栋又问道:“那是不是要叫弟媳也送些东西入宫,以示恭贺?”
周太师一下变了脸色,严厉制止,“万万不可,只要林家没回来,我们便要和林家保持距离,这不是撇清关系,这是为了保护林家。
若太师府这会儿上赶着去,那林家的事,又不知道要耽搁多久,林家只有孤立无援,没有威胁,陛下才最放心。
重要的是,陛下如今已经生了这个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