杞+桂圆+山楂+红枣——催经
10、黑芝麻+黑米+黑豆+核桃——乌发
11、小米+薏米+枸杞+花生——祛湿
12、红枣+苹果+银耳+枸杞——润肺
黄精银耳百合炖瘦肉
主要功效:养阴生津、润肺止咳
推荐理由:肺阴亏虚型肺结核。
材料:黄精20g、银耳1\/4朵、百合20g、瘦肉100g(1人份量)。烹调方法:银耳去蒂,提前泡发。瘦肉洗净切块飞水。黄精、百合冲洗。将所有食材加入炖盅,加水九分满,炖1-1.5小时,少量食盐调味即可。
汤品点评:黄精功能滋肾润肺、补脾益气、质润,是一味不错的养阴兼补气的药材,正好对症阴虚型燥咳。它同时也是一味养阴健脾的药材,对脾虚纳少也有改善胃纳的作用。银耳有滋补生津、润肺养胃的作用,对于虚劳咳嗽、痰中带血、津少口渴等症有一定的食疗价值。百合,养阴润肺止咳、清心安神。三药搭配使用,与滋阴润燥的猪肉一起,共起滋阴润肺止咳的作用。
桂枝:通心阳 行经络 平冲和营 振奋肝阳
现用药材桂枝为樟科常绿乔木肉桂的嫩枝。性味辛、甘、温,归心、肺、膀胱经,有发汗解肌,温通经脉,助阳化气,平冲降逆之效。
桂枝为临床常用药,历代医家对其论述非常详实,然归纳总结最为恰当者当属《本草疏证》,其将桂枝的作用归纳为6项,现结合笔者的经验论述如下。
和营解肌
桂枝辛温甘润,具解肌和营之功,能“散风寒,逐表邪,发邪汗”,然其发汗之功不强,而是长于宣阳气于卫分,畅营血于肌表,使汗液蒸化有源,而解除肌腠营分之邪。桂枝治疗外感病,可用于风寒表实,配伍于麻黄汤中;也可用于中风表虚,与芍药等组为桂枝汤,还可用于虚人外感证,如《伤寒论》桂枝加附子汤、《伤寒六书》之再造散等。
温通心阳
桂枝为仲景温通心阳的主要药物,前人称桂枝:“温心阳,如离照当空,则阴霾全消,而天日复明”。仲景温补心阳的基本组合是桂枝甘草汤,治心下悸,欲得按而叉手自冒心者。在此基础上,还有桂甘龙牡汤、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等。而对于心动悸脉结代者,多用炙甘草汤,以桂枝与人参、阿胶、麦冬、生地等同用,治心脏阴阳两虚者。上述方剂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使用,常有桴鼓之效。如笔者常用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,脉结代患者,大多取效快捷。而在临床上用之更多的是治疗胸痹(不限于冠心病心绞痛),瓜蒌薤白桂枝汤、枳实薤白桂枝汤等皆含有此药。当今通行的观点认为,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病机是血瘀或者气虚血瘀,此论故然无错,但是并不全面。实际上,本病气虚血瘀为标,心阳不足才是根本。《金匮要略·胸痹心痛短气病篇》第一条论述胸痹的病机说:“夫脉当取太过与不及,阳微阴弦,即胸痹而痛,所以然者,责其极虚也。今阳虚知在上焦,所以胸痹、心痛者,以其阴弦故也。”明确指出上焦阳虚,即心阳虚为胸痹的病本所在。因此,治疗冠心病,桂枝为必用之药,笔者曾治疗多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,西医无治疗方药,而经中药治疗后,心脏大小恢复正常、反流消失、心脏射血指数恢复正常,根本的治疗要法即是以桂枝、附子、麻黄、细辛等扶阳药为主,加入补气养血、活血利水药等。是知,桂枝温通心阳之功为最。
通阳除痹
桂枝温经散寒,“通经络而开痹涩”,与祛风湿药配伍,可助祛风寒止痹痛之功。又因其长于“行上部肩臂,能领药至痛处”,故更适用于上肢痹痛者。治风邪偏重者,常与羌活、独活、麻黄、防风、片姜黄同用;治寒邪偏重者,可与乌头、附子、麻黄、细辛等同用;治湿邪偏重者,常与苍术、苡仁、萆薢等同用。如病程较久,至于历节,可与防风、附子、白术、麻黄、知母等组成桂枝芍药知母汤,祛风散寒、除湿止痛而不燥热。桂枝除用于风寒湿痹外,亦可用于治疗湿热痹,类似于现代医学之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、皮肌炎者。如刘渡舟先生治疗风湿热痹,常以加减木防己汤化裁,方用桂枝、石膏、人参、防己、晚蚕砂、木瓜、薏仁、络石藤等。效果称奇。
化气利水
水气病,亦为临床上的常见病,而水气为病的根本在于阳气虚,仲景有一类方剂以桂枝、茯苓为主药,就是针对水气病而设,后世称为“苓桂剂群”,最具代表性的方剂有五苓散、苓桂术甘汤、苓桂姜甘汤、苓桂枣甘汤、苓桂薏甘汤等。其中五苓散治疗太阳膀胱水气不化,水停下焦膀胱的小便不利、消渴、水逆等证;苓桂术甘汤治疗水停中焦所致的心下逆满、气上冲胸、起则头眩,背寒冷如掌大,下肢水肿,心悸心慌等证,皆为临床所习用。恩师刘渡舟先生在仲景方的基础上又创造了很多新的苓桂剂,临床应用十分广泛,效果甚佳。如苓桂茜红汤,是苓桂术甘汤加茜草、红花,治疗冠心病阳虚水停,症见心悸、气短、下肢水肿而见舌脉有血瘀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