蛋壳杯,都收藏在弯弯故宫博物院。 其中一件下面是没有落款的,另外两件下面是青花六字款“大明成化年制”。 据这位专家了解,除了这三只薄胎蛋壳杯之外,只有在金陵明皇陵那边出土过一些瓷片。 其实,这些事情陈文哲也很了解,为什么? 就是因为蛋壳杯这三个字,蛋壳陶杯可是出现在历史课本上的,而且是在齐鲁出土的。 作为齐鲁人,陈文哲不可能不知道什么是蛋壳陶,也不可能不知道蛋壳陶的工艺水平。 千古绝唱蛋壳陶啊,它是不足0.2毫米的精致。 是真正的黑如漆,,明如镜,声如罄,硬如瓷…… 大家对薄有着怎样的理解?是薄如钱唇?薄如蝉翼? 在这里,就可以让你见识一下,一件高足杯,它的器壁能薄到什么程度?它甚至不足0.2毫米。 距今四千多年前,黄河中下游,龙山文化时期,最质朴的材质,邂后了最巅峰的工艺技术。 这就是出土的数量极少的薄壁黑色陶杯,所以号称留下了千古绝唱。 这样一只杯子,被人彷制是正常的,但是能彷制的好的,却并不多。 毕竟零点二毫米的器壁,这是有多薄? 0.02 =2丝,零点二就是二十丝。 这个丝,是机械加工上常用的一个长度单位。 陈文哲不是工科生,也不是太懂这个,但是,能用机械加工精度的单位来描述,应该很能说明它到底有多薄。 就这样的一件陶器,明代古人想要彷制蛋壳陶杯,就没什么奇怪的。 不说明代,现代人都想要彷制出来。 但是,彷制的水平高低,却有待商榷!